
关于在各类活动中自觉
“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的规定
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充分认识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强化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 语言规范日常化、制度化
1、做到语言规范日常化,健全规章制度。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教务处、教研室等部门的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作为教学检查、教师考核、教师聘任以及教师晋升、评优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之一,把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职工业务考核工作结合起来。
2、搭建语言文字规范载体,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学校应筹措经费,购买普通话培训教材、磁带和光盘,建立语音室、校园网和口语教学资源库,配备办公电脑,并在办公用品、交通费用、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
二 、大力营造推普氛围
1、按照《关于开展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组织全体教师和普通话大奖赛活动,努力营造推普氛围。
2、把推广普通话活动向学生家庭和社区延伸。制作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知识竞赛和消灭错别字竞赛活动,倡导学生“全家都说普通话”。
三、提倡用语规范
1、教师用语规范。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的意义及其特色,认真学习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汇报交流会上的讲话》。
2、学生用语规范。学生在课堂内外说普通话,在课堂上发言,在课外与教师、同学交谈说普通话。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做到用语规范。
四、提倡用字规范
1、教师用字规范。教师认真学习《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教语用[2002]2号和《实施细则》(教语用司[2002]2号)以及《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已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语文教师要求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
课任教师的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制作试卷用字规范,具有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2、学生用字规范。在学生用字规范的教育引导上,学校应分解目标,明确责任,逐步实施,有条不紊。
学校每年开展的演讲比赛、各类读书竞赛活动以及其它活动的比赛都应把普通话规范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
我校学生构成比较复杂,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语文教师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努力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应具有初步的汉字应用能力,能辨别影视屏幕、图书、报刊、广告和商业活动中的不规范字。组织学生在校园及周边街道开展查找不规范字的活动,并将查找结果进行公布。
学校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出黑板报,开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宣传栏。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全校学生中掀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做到学生的作业、作文用字比较规范,少出现错别字。
3、校园用字规范。做到校园宣传栏、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牌等用字规范。
电化教学用字、校园网、班级主页用字规范。
学校公文宣传栏、公示栏、校刊、黑板报用字规范,文头、封面、刊头均没有不规范字。
领导签名(章)用字规范。
四、推普宣传及特色
1、宣传活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宣传环境,建设好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经常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阵地。校园重要位置有永久性的醒目宣传标语。
2、开展 “推普周”系列活动。如普通话宣传讲座、教师语言仪表讲座,学生书法讲座,教师普通话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学生散文、诗歌朗诵比赛,五四、国庆演讲比赛和消灭错别字竞赛活动等等,将创建活动推向深入。